SRRC型号核准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20

盐雾测试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一、盐雾的腐蚀
腐蚀是材料或其性能在环境的作用下引起的破坏或变质。大多数的腐蚀发生在大气环境中,大气中含有氧气、湿度、温度变化和污染物等腐蚀成分和腐蚀因素。盐雾腐蚀就是一种常见和最有破坏性的大气腐蚀。这里讲的盐雾是指氯化物的大气,它的主要腐蚀成分是海洋中的氯化物盐——氯化钠,它主要来源于海洋和内地盐碱地区。盐雾对金属材料表面的腐蚀是由于含有的氯离子穿透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防护层与内部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的。同时,氯离子含有一定的水合能,易被吸附在金属表面的孔隙、裂缝排挤并取代氯化层中的氧,把不溶性的氧化物变成可溶性的氯化物,使钝化态表面变成活泼表面。造成对产品极坏的不良反应。 

二、盐雾试验及与实际的联系
盐雾试验是一种主要利用盐雾试验设备所创造的人工模拟盐雾环境条件来考核产品或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环境试验。它分为二大类,一类为天然环境暴露试验,另一类为人工加速模拟盐雾环境试验。人工模拟盐雾环境试验是利用一种具有一定容积空间的试验设备——盐雾试验箱,在其容积空间内用人工的方法,造成盐雾环境来对产品的耐盐雾腐蚀性能质量进行考核。它与天然环境相比,其盐雾环境的氯化物的盐浓度,可以是一般天然环境盐雾含量的几倍或几十倍,使腐蚀速度大大提高,对产品进行盐雾试验,得出结果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如在天然暴露环境下对某产品样品进行试验,待其腐蚀可能要1年,而在人工模拟盐雾环境条件下试验,只要24小时,即可得到相似的结果。 
人工模拟盐雾试验又包括中性盐雾试验、醋酸盐雾试验、铜盐加速醋酸盐雾试验、交变盐雾试验。 
(1) 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是出现最早目前应用领域最广的一种加速腐蚀试验方法。它采用5%的氯化钠盐水溶液,溶液PH值调在中性范围(6~7)作为喷雾用的溶液。试验温度均取35℃,要求盐雾的沉降率在1~2ml/80cm².h之间。 
(2) 醋酸盐雾试验(ASS试验)是在中性盐雾试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5%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些冰醋酸,使溶液的PH值降为3左右,溶液变成酸性,最后形成的盐雾也由中性盐雾变成酸性。它的腐蚀速度要比NSS试验快3倍左右。 
(3) 铜盐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是国外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盐雾腐蚀试验,试验温度为50℃,盐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盐—氯化铜,强烈诱发腐蚀。它的腐蚀速度大约是NSS试验的8倍。 
(4) 交变盐雾试验是一种综合盐雾试验,它实际上是中性盐雾试验加恒定湿热试验。它主要用于空腔型的整机产品,通过潮态环境的渗透,使盐雾腐蚀不但在产品表面产生,也在产品内部产生。它是将产品在盐雾和湿热两种环境条件下交替转换,最后考核整机产品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有无变化。


三、盐雾试验标准及试验结果的判定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述所做的统一规定。盐雾试验标准是对盐雾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氯化钠溶液浓度和PH值等做的明确具体规定,另外还对盐雾试验箱性能提出技术要求。同种产品采用那种盐雾试验标准要根据盐雾试验的特性和金属的腐蚀速度及对盐雾的敏感程度选择。下面介绍几个盐雾试验标准,如GB/T2423.17—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2423.18—200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 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GB5938—86《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GB/T1771—91《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盐雾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考核产品或金属材料的耐盐雾腐蚀质量,而盐雾试验结果判定正是对产品质量的宣判,它的判定结果是否正确合理,是正确衡量产品或金属抗盐雾腐蚀质量的关键。盐雾试验结果的判定方法有:评级判定法、称重判定法、腐蚀物出现判定法、腐蚀数据统计分析法。评级判定法是把腐蚀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的百分数按一定的方法划分成几个级别,以某一个级别作为合格判定依据,它适合平板样品进行评价;称重判定法是通过对腐蚀试验前后样品的重量进行称重的方法,计算出受腐蚀损失的重量来对样品耐腐蚀质量进行评判,它特别适用于对某种金属耐腐蚀质量进行考核;腐蚀物出现判定法是一种定性的判定法,它以盐雾腐蚀试验后,产品是否产生腐蚀现象来对样品进行判定,一般产品标准中大多采用此方法;腐蚀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设计腐蚀试验、分析腐蚀数据、确定腐蚀数据的置信度的方法,它主要用于分析、统计腐蚀情况,而不是具体用于某一具体产品的质量判定。

最后修改于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6:07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20

橡胶材料测试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物性项目


邵氏A/D型硬度
Shore Hardness Type A/D


  ASTM D2240-05(2010) 
 ISO 7619-1-2010 
GB/T 531.1-2008 
JIS K6253-2006 
ISO 868-2003

国际橡胶硬度
International Rubber Hardness Degrees(IRHD)

  
ASTM D1415-06 
 ISO 48-2010 
GB/T 6031-1998 
DIN 53519-1:1972 
DIN 53519-2:1972

  
拉伸强度&伸长率
Tensile Strength & Elongation
  
ASTM D412-06ae2 
ISO 37-2005 
GB/T 528-2009 
JIS K6251-2010 
DIN 53504-2009

  
撕裂强度
Tearing strength
  ASTM D624-00(2007) 
ISO 34-1-2010 
GB/T 529-2008
 


压缩永久变形
Compression Set

ASTM D395-03(2008) Method B 
ISO 815-1:2008 
GB/T 7759-1996

  
耐化学溶剂
Resistance to liquids

  
ASTM D471-2010(浸泡法) 
ISO 1817:2005(浸泡法) 
GB/T 1690-2006(浸泡法)


 

低温脆化温度
Brittleness temperature

  
ASTM D2137-10 
ISO 812-2006(多试样法) 
GB/T 15256-1994(多试样法)

表面污染性
Staining of surfaces

  
ASTM D925-06e2 方法A 
ISO 3865-2005 Method A 1 
GB/T 19243-2003 方法 A1

  
密度
Density 
ASTM D297-93(2006) (Hydrostatic Method) 
ISO 2781-2008(Method A) 
GB/T 533-2008 方法A


                           成分分析
主成份定性分析(FTIR)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major composition
 

ASTM E1252-98(2007) 
GB/T 6040-2002 
ASTM D3677-10(橡胶) 
ISO 4650-2005 (橡胶) 
GB/T 7764-2001(橡胶) 
GB/T 3516-2006
 (硫化橡胶中溶剂抽出物)


  
主成份定性分析(PGC-MS)
  
ASTM D3452-06 (橡胶) 
ISO 7270-2:2005 (橡胶) 
GB/T 7131-1986 (聚合物)

  
热重分析(TGA)
  
ASTM E1131-08 
ASTM D6370-99(2009)

橡胶产品的全成分的定性与定量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FTIR、PGC-MS、DSC、TGA、XRF、高温灼烧、化学分离等
(实验室根据具体样品选择合适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老化性能

臭氧老化 Ozone Aging (常规条件:浓度50pphm,温度40℃)
 

ASTM D1149-07(静态,动态) 
ASTM D1171-99(2007)(橡胶) 
ISO 7326-2006(静态) 
GB/T 7762-2003(静态) 
GB/T 13642-1992(动态) 
ISO1431-1:2004(静态和动态) 
DIN 53509-1:2001(静态)


 


高温测试/ 低温测试                
High/ Low Temperature Test


 

ASTM D573-2004(2010) 
ASTM D865-99(2005) 
ISO188-2007 Method B 
DIN 53508-2000 
GB/T 3512-2001


  
恒温恒湿测试

  GB/T 15905-1995(硫化橡胶)

  
温湿循环测试 客户提供方法

最后修改于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6:06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20

金属材料测试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化学成分分析

金属化学成分分析是应用仪器对金属材料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测定金属材料内部各元素的含量组成。鉴定金属由哪些元素所组成的试验方法称定性分析,测定各组分间量的关系(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的试验方法称定量分析。

常用方法:

固定式直读光谱仪OES湿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

碳硫仪

氮氧仪

分光光度计

能谱仪EDS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

便携式直读光谱仪PMI

 常用标准

GB/T4336, GB/T11170, GB/T7999, GB/T20123, GB/T223,

ASTM E415, ASTM E1086, ASTM E1215, ASTM E2575, ASTM E350, ASTM E1019,

ISO9556, ISO15350, ISO4935, ISO13902, ISO15350, ISO10720, ISO78-2,

JIS G1253, JIS H1305, JIS H1322, JIS G1211, JIS G1215, JIS G1228, JIS Z2613, JIS G1258等

材料范围:

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工具钢,铸铁,铜合金,锌合金,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镍合金,锡合金等

服务优势:

除了实验室测试外,对于不允许破坏的大型产品或设备,可以提供快捷方便的现场服务,XRF和PMI仪器分别可以提供非破坏性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定性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

 机械性能测试
拉伸测试
拉伸试验是指在承受轴向拉伸载荷下测定材料特性的试验方法。利用拉伸试验得到的数据可以确定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点、屈服强度、伸长率、面积缩减量、弹性极限、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和其它拉伸性能指标。
服务范围:
常温拉伸(Ts, Ys, A, Z)
1000℃内高温拉伸(Ts, Ys, A, Z)
-60℃内低温拉伸(Ts, Ys, A, Z)
常用标准:GB 228, ASTM A370, ASTM E8, EN ISO 6892-1, JIS Z2241, AS 1391等
产品范围:金属板材,棒材,线材,型材,铸件,锻件,紧固件,钢丝绳等
压缩测试
压缩测试是测定材料在轴向静压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的试验,是材料机械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之一。试样破坏时的最大压缩载荷除以试样的横截面积,称为压缩强度极限或抗压强度。
服务范围:
抗压强度
压缩屈服点
规定非比例压缩应力
规定总压缩应力
压缩弹性模量
常用标准:GB 7314,ASTM E9等
产品范围:铸铁、轴承合金和建筑材料等 
硬度测试
硬度,就是材料抵抗更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根据试验方法和适应范围的不同,硬度单位可分为布氏硬度、维氏硬度、洛氏硬度、显微维氏硬度等许多种,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特性的材料或场合。硬度测试是检测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最快速最经济的试验方法之一。服务范围:
洛氏HRA,HRB,HRC
布氏 HB
维氏/显微维氏HV
高温维氏
里氏
纳米硬度
常用标准:
GB 230.1, GB 4340.1, GB 17394, GB 21838.1
ASTM E18, ASTM E10, ASTM E384, ASTM A956
EN ISO 6508-1, EN ISO 6506-1, EN ISO 6507-1, EN ISO 14577-1
JIS Z2245, JIS Z2243, JIS Z2244等
产品范围:金属板材,棒材,线材,型材,铸件,锻件,紧固件等
夏比冲击测试
Charpy impact test 是用以测定金属材料抗缺口敏感性(韧性)的试验。制备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金属试样,使其具有U形缺口或V形缺口,在夏比冲击试验机上处于简支梁状态,以试验机举起的摆锤作一次冲击,使试样沿缺口冲断,用折断时摆锤重新升起高度差计算试样的吸收功,即为Aku和Akv。可在不同温度下作冲击试验。吸收功值(J)大,表示材料韧性好,对结构中的缺口或其他的应力集中情况不敏感。对重要结构的材料近年来趋向于采用更能反映缺口效应的V形缺口试样做冲击试验。
服务范围:
常温冲击
0- -60℃酒精冷却冲击
-196℃液氮冷却冲击
常用标准:ASTM A370, ASTM E23, GB 229, EN ISO 148-1, JIS Z2242等
产品范围:金属板材,棒材,型材,铸件,锻件,紧固件等
弯曲测试
弯曲试验是以圆形、方形、矩形或者多边形横截面试样在弯曲装置上经受弯曲塑性变形,不改变加力方向,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服务范围包括:常温弯曲,低温弯曲和反复弯曲
常用标准有:GB 232, ASTM E290, EN ISO 7438, JIS Z2248等
产品范围包括:金属板材,管材,棒材,型材,焊接试板等
其他
服务范围:
钢丝绳:破断拉力,抗拉等级,扭转测试,打结拉伸,保载等
紧固件:强度,保载,楔负载,破坏扭矩,抗氢脆等
管件类:扩口试验,压扁试验,卷边测试等
焊接试板:拉伸,面弯,背弯,侧弯,夏比冲击,焊缝硬度等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考试测试
常用标准:GB3098, ISO 898, API5L,ASTM A370等
产品范围:钢丝绳、紧固件(螺栓、螺母、螺钉、垫圈)、钢管、油管等
金相分析
金相分析是金属材料试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定量金相学原理,由二维金相试样磨面或薄膜的金相显微组织的测量和计算来确定合金组织的三维空间形貌,从而建立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间的定量关系。将计算机应用于图像处理,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测出特征物的面积百分数、平均尺寸、平均间距、长宽比等各种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来确定特征物的三维空间形态、数量、大小及分布,并与材料的机械性能建立内在联系,为更科学地评价材料、合理地使用材料提供可靠的数据。
服务范围:
显微组织含量分析
非金属夹杂物分析
晶粒度
定量金相学
断口扫描电镜分析
涂层和镀层厚度
有效硬化层分析
脱碳层
宏观组织
PCB-金相切片
常用标准:
GB/T13298, GB/T13299, GB/T6394, GB/T10561, GB/T4335, GB/T226, GB/T1979, GB/T13320,
GB/T9441, GB/T13305, GB/T7216, GB/T9943, GB/T1298, GB/T1299, GB/T9451,
ASTM E112, ASTM E45, ASTM E381, ASTM E1077, ASTM A247, ASTM A681, ASTM A686, ASTM A255,
ISO3887, ISO945, ISO4957, ISO642,
JB/T9205, JB/T3829, JB/T7946, JB/T2122, JB/T5074等
材料范围:
碳素钢,不锈钢,合金钢,铝合金,铜合金,灰口铸铁,球墨铸铁,焊接件等
腐蚀测试
金属材料腐蚀测试是指通过模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环境条件来考核产品或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环境试验。常用的腐蚀试验包括盐雾试验,晶间腐蚀,二氧化硫腐蚀试验,硫化氢腐蚀等
服务范围:
中性盐雾
酸性盐雾
铜离子加速盐雾
晶间腐蚀
二氧化硫腐蚀试验
硫化氢腐蚀试验
应力腐蚀
黄铜耐脱锌腐蚀测试
常用标准:
GB/T10125, GB/T4334, GB/T10119, GB/T17899, GB/T4157,
ASTM B117, ASTM G85, ASTM B368, ASTM A262, ASTM A763, ASTM G39,
ISO9227, ISO3651, ISO6509, ISO15156,
JIS Z2371, JIS G0575, JIS G0571, JIS G0572, JIS G0573等
产品范围:不锈钢,电镀层产品,紧固件,化工涂料产品等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概述及目的
为确定和分析失效部件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失效原因和失效性质而对产品所做的分析和检查称为失效分析。失效分析是对失效部件的事后检查,通过失效分析可以验证产品的失效性质,识别失效模式,确定失效机理和失效原因,根据失效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它包括产品生产工艺,设计,材料,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改进,以便消除失效分析报告中所涉及到的失效模式或机理,防止类似失效的再次发生。
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
疲劳失效
腐蚀失效
应力腐蚀裂痕
韧性和脆性断裂
氢脆损坏
蠕变和应力断裂等
失效分析步骤及手段
材料分析:根据产品标准验证材料是否合格,包括化学成分,机械性能,金相组织含量,非金属夹杂物等
断口分析 :结合设备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断口分析,分析断口形貌,了解断裂机理
模拟试验
分析与讨论
提出失效原因及改进建议
产品范围:
轴承,管道,模具,紧固件等
最后修改于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6:06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20

塑料材料测试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Part1:机械性能
邵氏A型硬度   ASTM,ISO,GB/T
邵氏D型硬度   ASTM,ISO,GB/T
洛氏硬度      ASTM,ISO,GB/T
拉伸强度     ASTM,ISO,GB/T
断裂伸长率    ASTM,ISO,GB/T
拉伸模量     ASTM,ISO,GB/T
撕裂强度     ASTM,ISO,GB/T
穿刺强度      ASTM
压缩强度     ASTM,ISO,GB/T
压缩模量     ASTM,ISO,GB/T
压缩变形      ASTM
弯曲强度     ASTM,ISO,GB/T
弯曲模量       ASTM,ISO,GB/T
悬臂梁冲击强度     ASTM,ISO,GB/T
简支梁冲击强度     ASTM,ISO
落锤冲击强度     ASTM,ISO,GB/T
薄膜落镖冲击强度   ASTM,GB/T
薄膜脆化温度       ASTM,GB/T
薄膜与片材动静态摩擦系数 ASTM,ISO,GB/T
模具收缩率    ASTM
密度         ASTM,ISO,GB/T
尺寸         ASTM,ISO,GB/T
面积重        ASTM

Part2:光学性能
色差         ASTM,ISO,AATCC
光泽度      ASTM,GB/T 
透光率      ASTM,ISO,GB/T
雾度         ASTM,GB/T

Part3:热学性能

熔融指数     ASTM,ISO,GB/T
热变形温度    ASTM,ISO,GB/T
维卡软化点     ASTM,ISO,GB/T

Part4:燃烧性能

极限氧指数LOI    ASTM,ISO,GB/T
垂直燃烧          UL94
水平燃烧        UL94,ASTM,IEC
垂直燃烧或水平燃烧 GB/T

Part5:电学性能

绝缘材料表面电阻率    ASTM,IEC,GB
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     ISO,GB/T
防静电材料表面电阻率   ANS/ESD,SP
介电强度             ASTM,IEC
耐电压测试          ASTM,IEC

Part6:其他性能

吸水率             ASTM,ISO,GB
泡沫材料吸水率     ISO,GB/T
薄膜水蒸气透过率     ASTM,GB/T
玻纤含量             ISO
注塑洋条

Part7:成分分析

主成分定性分析   (分析出塑料成分中的主要成分从而判断出塑料属于什么塑料)
全成分定量分析 (把塑料成分中大于2%的成分都分析出来并分析出每个成分所占比例)


Part8:耐化学性能测试

最后修改于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6:05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19

化学品简称检索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MSDS/SDS相关化学品名简称索引MSDS


A/MMA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 丙烯酸
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 偶氮(二)甲酰胺
ABN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BAA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碱式氯化铝
BACN   新型阻燃剂
BAD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2,3-巯(基)丙醇
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BC 叶酸
BCD β-环糊精
BCG   苯顺二醇

BCNU 氯化亚硝脲
BD 丁二烯
BE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苯偶姻乙醚
BFRM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丁二醇
BGE 反应性稀释剂
BHA   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   二丁基羟基甲苯
BL 丁内酯
BLE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团状模塑料
BMU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氮化硼
BNE 新型环氧树脂
BNS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己二酸辛苄酯
BOP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双轴向聚丙烯

BP 苯甲醇
BPA 双酚A 
BPBG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
BPF 双酚F
BPMC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O 过氧化苯甲酰
BPP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BPPD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化酯
BPS 4,4’-硫代双(6-特丁基-3-甲基苯酚)
BPTP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R 丁二烯橡胶
BRN   青红光硫化黑
BROC 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新型密封胶
BSH 苯磺酰肼
BSU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苯并三唑
BTX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X 渗透剂
BXA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CA 醋酸纤维素
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N   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醋酸-丙酸纤维素
CBA 化学发泡剂
CDP 磷酸甲酚二苯酯
CF   甲醛-甲酚树脂,碳纤维
CFE   氯氟乙烯
CFM 碳纤维密封填料
CFRP 碳纤维增强塑料
CLF 含氯纤维
CMC 羧甲基纤维素
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D 代尼尔纤维
CMS 羧甲基淀粉

DAF 富马酸二烯丙酯
DAIP 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AM 马来酸二烯丙酯
DAP 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ATBP 四溴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BA 己二酸二丁酯
DBEP 邻苯二甲酸二丁氧乙酯
DB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R 二苯甲酰间苯二酚
DBS 癸二酸二癸酯
DCCA 二氯异氰脲酸
DCCK 二氯异氰脲酸钾
DCCNa 二氯异氰脲酸钠
DCHP 邻苯二甲酸二环乙酯
DCPD 过氧化二碳酸二环乙酯
DDA 己二酸二癸酯
DDP 邻苯二甲酸二癸酯
DEAE 二乙胺基乙基纤维素
DEP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DETA 二乙撑三胺
DFA 薄膜胶粘剂
DHA 己二酸二己酯
DHP 邻苯二甲酸二己酯
DHS 癸二酸二己酯
DIBA 己二酸二异丁酯
DIDA 己二酸二异癸酯
DIDG 戊二酸二异癸酯
DIDP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DINA 己二酸二异壬酯
DINP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DINZ   壬二酸二异壬酯
DIOA 己酸二异辛酯

E/E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E/P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D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E/TEE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VAC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V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EAA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EAK 乙基戊丙酮
EBM 挤出吹塑模塑
EC 乙基纤维素
ECB 乙烯共聚物和沥青的共混物
ECD 环氧氯丙烷橡胶
ECTEE 聚(乙烯-三氟氯乙烯)
ED-3 环氧酯
EDC 二氯乙烷
EDTA 乙二胺四醋酸
EEA 乙烯-醋酸丙烯共聚物
EG 乙二醇
2-EH   异辛醇
EO 环氧乙烷
EOT 聚乙烯硫醚
EP 环氧树脂
EPI 环氧氯丙烷
EPM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OR 三元乙丙橡胶
EPR 乙丙橡胶
EPS 可发性聚苯乙烯
EPSAN 乙烯-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EPT 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
EPVC 乳液法聚氯乙烯
EU 聚醚型聚氨酯
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E 乙烯基乙基醚
EXP 醋酸乙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

F/V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F-23   四氟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
F-30 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40 四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DY 丙纶全牵伸丝
FEP 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FNG 耐水硅胶
FPM 氟橡胶
FRA 纤维增强丙烯酸酯
FRC 阻燃粘胶纤维
FRP 纤维增强塑料
FRPA-101 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酸癸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1010树脂)
FRPA-610 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酰乙二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10树脂)
FWA 荧光增白剂

GF 玻璃纤维玻璃纤维
GFRP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GFRTP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促进剂
GOF 石英光纤
GPS 通用聚苯乙烯
GR-1 异丁橡胶
GR-N 丁腈橡胶
GR-S 丁苯橡胶
GRTP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GUV 紫外光固化硅橡胶涂料
GX 邻二甲苯

GY 厌氧胶

H 乌洛托品
HDI 六甲撑二异氰酸酯
HDPE 低压聚乙烯(高密度) 
HEDP 1-羟基乙叉-1,1-二膦酸
HFP 六氟丙烯
HIPS 高抗冲聚苯乙烯
HLA   天然聚合物透明质胶
HLD 树脂性氯丁胶
HM 高甲氧基果胶
HMC 高强度模塑料
HMF 非干性密封胶
HOPP 均聚聚丙烯
HPC 羟丙基纤维素
HPM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P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
HPT 六甲基磷酸三酰胺
HS 六苯乙烯
HTPS 高冲击聚苯乙烯

IEN 互贯网络弹性体
IHPN 互贯网络均聚物
IIR 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
IO 离子聚合物
IPA 异丙醇
IPN 互贯网络聚合物
IR   异戊二烯橡胶
IVE 异丁基乙烯基醚

JSF   聚乙烯醇缩醛胶
JZ 塑胶粘合剂

KSG   空分硅胶

LAS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CM 液态固化剂
LDJ   低毒胶粘剂
LDN 氯丁胶粘剂
LDPE 高压聚乙烯(低密度)
LDR 氯丁橡胶MSDS报告/
LF 脲
LGP   液化石油气
LHPC 低替代度羟丙基纤维素
LIM   液体侵渍模塑
LIPN 乳胶互贯网络聚合物
LJ 接体型氯丁橡胶
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M 低甲氧基果胶
LMG 液态甲烷气
LMWPE 低分子量聚乙稀
LN 液态氮
LRM 液态反应模塑
LRMR 增强液体反应模塑
LSR 羧基氯丁乳胶

MA   丙烯酸甲酯
MAA 甲基丙烯酸
MABS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MAL 甲基丙烯醛
MBS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MBTE   甲基叔丁基醚
MC 甲基纤维素
MCA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
MCPA-6 改性聚己内酰胺(铸型尼龙6)
MCR 改性氯丁冷粘鞋用胶
MDI 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
MDI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
MDPE 中压聚乙烯(高密度)
MEK 丁酮(甲乙酮) 
MEKP 过氧化甲乙酮
MES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
MF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M-HIPS 改性高冲聚苯乙烯
MIBK 甲基异丁基酮
MMA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F 甲基甲酰胺
MNA 甲基丙烯腈
MPEG 乙醇酸乙酯
MPF 三聚氨胺-酚醛树脂
MPK 甲基丙基甲酮
M-PP 改性聚丙烯
MPPO 改性聚苯醚
MPS 改性聚苯乙烯
MS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MSO 石油醚
MTBE 甲基叔丁基醚
MTT 氯丁胶新型交联剂
MWR 旋转模塑
MXD-10/6 醇溶三元共聚尼龙
MXDP 间苯二甲基二胺

NBR 丁腈橡胶
NDI 二异氰酸萘酯
NDOP 邻苯二甲酸正癸辛酯
NHDP 邻苯二甲酸己正癸酯
NHTM 偏苯三酸正己酯
NINS 癸二酸二异辛酯
NLS 正硬脂酸铅M
NMP N-甲基吡咯烷酮
NODA 己二酸正辛正癸酯
NODP 邻苯二甲酸正辛正癸酯
NPE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R 天然橡胶

OBP 邻苯二甲酸辛苄酯
ODA 己二酸异辛癸酯
ODPP 磷酸辛二苯酯
OIDD 邻苯二甲酸正辛异癸酯
OPP 定向聚丙烯(薄膜)
OPS 定向聚苯乙烯(薄膜)
OPVC 正向聚氯乙烯
OT 气熔胶

PA 聚酰胺(尼龙)
PA-1010 聚癸二酸癸二胺(尼龙1010)
PA-11 聚十一酰胺(尼龙11)
PA-12 聚十二酰胺(尼龙12)
PA-6 聚己内酰胺(尼龙6)
PA-610 聚癸二酰乙二胺(尼龙610)
PA-612   聚十二烷二酰乙二胺(尼龙612)
PA-66 聚己二酸己二胺(尼龙66)
PA-8   聚辛酰胺(尼龙8)
PA-9   聚9-氨基壬酸(尼龙9)
PAA 聚丙烯酸
PAAS 水质稳定剂
PABM 聚氨基双马来酰亚胺
PAC 聚氯化铝
PAEK   聚芳基醚酮
PAI 聚酰胺-酰亚胺
PAM 聚丙烯酰胺
PAMBA 抗血纤溶芳酸
PAMS 聚α-甲基苯乙烯
PAN 聚丙烯腈
PAP 对氨基苯酚
PAPA 聚壬二酐
PAPI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
PAR 聚芳酰胺
PAR 聚芳酯(双酚A型)
PAS 聚芳砜(聚芳基硫醚)
PB 聚丁二烯-[1,3]
PBAN 聚(丁二烯-丙烯腈)
PBI 聚苯并咪唑
PBMA   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PBN 聚萘二酸丁醇酯
PBS 聚(丁二烯-苯乙烯)
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C 聚碳酸酯
PC/ABS 聚碳酸酯/ABS树脂共混合金
PC/PBT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弹性体共混合金

PCD 聚羰二酰亚胺
PCDT 聚(1,4-环己烯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
PCE 四氯乙烯
PCMX 对氯间二甲酚
PCT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对二甲醇酯
PCT 聚己内酰胺
PCTEE 聚三氟氯乙烯
PD 二羟基聚醚
PDAIP 聚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PDAP 聚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最后修改于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5:52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19

MSDS报告中常见缩略语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MSDS报告中常见缩略语说明 

ACGIH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AIHA 美国工业卫生协会  

ANSI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STM 美国测试与材料学会 

BCF 生物富集系数 

BOD 生化需氧量

CAS NO. 化学文摘登记号 

CEFIC 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 

CERCLA 综合环境响应,赔偿和责任法 

CFR (美国)联邦法规 MSDS查询系统

CHIP (英国)化学品危害、信息和包装法规

C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DOT (美国)运输部 

DSL (加拿大)国内物质名录 

EC 欧洲共同体 

EC50 半数效应浓度 

EHS 极危险物质 

EINECS 欧洲现有商业化学物质名录 

EPA (美国)环境保护局 

HAP 危险空气污染物 

HCS 危险性信息传递标准 

HMIRA (加拿大)危险物质信息审查法 

HMIS 危险物质鉴别系统 

HPA (加拿大)危险产品法 

IARC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CSC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 

IDL 需泄露组分名单 

IDLH 对生命和健康有直接危险数值 

ILO 国际劳工组织 

IMO 国际海事组织 

IPCS 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LC50 半数至死浓度 

LCL0 已公布的最低致死剂浓度 

LD50 半数致死剂量 

LDL0 已公布的最低致死剂量 

MAC 最高容许浓度 

MSDS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NDSL (加拿大)非国内物质名录 

NFPA 美国消防协会 

NIOSH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

NPT (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 

OEL 职业接触限值 

OSHA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 

PELs 容许的接触限值 

Pph 百分之一(体积分数) 

Ppm 百万分之一(休积分数) 

Psi 磅/平方英寸 

PBT 持久、生物积累、有毒物质

vPvB 强持久强生物积累物质

RCRA (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 

REL 推荐的接触限值 

RTECS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REACH 欧盟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 

SARA (美国)超级基金修订和再授权法 

STEL 短期接触限值

SVHC 高关注物质

SDS 安全数据表(安全技术说明书) 

TClo 已公布的最低中毒浓度 

TDlo 已公布的最低中毒剂量 

TLm 半数耐受量

TWA 时间加权平均值 

TLVs 阈限值 

TPQ 阈限计划量 

TSCA (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

TDS 技术数据表 

UNEP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WEEL 工作场所环境接触水平 

WHMIS 加拿大)工作场所危险物质信息制度 

WHO 世界卫生组织 

MSDS查询- MSDS查询系统- 专业MSDS查询网站-中文MSDS查询, 英文MSDS查询, MSDS查询公司

最后修改于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5:52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19

世界各国MSDS法规及要求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国际法规GHS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简称GHS,GHS法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按照物质和混合物建立分类物质和混合物的协调准则,即危险分类,包含物质和混合物的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二是建立协调的危险信息公示,包括GHS标签和GHS格式的化学品数据说明书(MSDS/SDS)。该化学品数据说明书需要包括化学物质或混合物的综合安全信息,包括化学品危险性信息、作业场所暴露途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建议及有效识别和降低使用风险的信息等。目前,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国相继实施GHS。

欧盟法规(CLP将主导)

REACH法规(EC NO.1907/2006)

当产品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时,产品供应商需编辑SDS,沿供应链往下向进口商、下游用户和分销商传递:

1、当物质或配制品根据67/548/EEC或1999/45/EC指令被分类为危险品,或者,配制品虽没有被分类为危险品,但是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高关注度物质(SVHC*)或其他危险组分;

2、根据REACH法规附件13的标准,物质为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物质(PBT)或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积性物质(vPvB);

3、物质由于上述条件之外的原因,被确定为SVHC限制物质;

CLP法规(EC NO. 1272/2008)

CLP法规,中文名《欧盟化学品分类、标签和包装法规》,于2009年1月20日正式生效。法规规定,2010年12月1日之后,物质必须按照CLP进行分类,那么产品和物质的SDS必须包含CLP的分类和标签,且保留67/548/EEC附件1中的分类信息(第2部分)。

2015年6月1日起进入欧盟市场的化学品混合物(配制品)的危害分类全面实施CLP标准,以下老的化学品分类指令将陆续被废除。

67/548/EEC附录Ⅲ

指令2001/58/EC

物质分类与标签管理的指令67/548/EEC(即DSD指令)

混合物的分类标签指令1999/45/EEC(即DPD指令)

中国法规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旨在对应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并对MSDS/SDS规范做出要求。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 16483-2000)

该规定于2000年1月1日发布,2000年6月1日实施,旨在使我们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SDS)编写格式和内容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一致,尽快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2009)

本标准是为对应《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国际170号《作业场所规范化学品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要求的安全标签内容的表述和编写而制定。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86)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剧毒物品分级、分类及品名编号(GB 57-92)

剧毒物品品名表(GB58-93)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6944-86)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

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2002)

美国/加拿大法规

美国ANSI Z400.1-2004

中文名危险工业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单的制定。是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制定的关于MSDS格式与编写内容的规定。

有毒物质控制法案

美国TSCA法案。与欧盟REACH法规相似,旨在对美国市场内流通的化学品进行监管。并对需要提供MSDS的化学品做出规定。

危险物品运输法

洁净空气法修正案

联邦水污染控制法

联邦环境污染控制法

毒性物质包装及危险预防法

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OSHA 

美国/加拿大MSDS内容将扩展为16项

 加拿大卫生部于2013年春针对危险产品法案(HPA)和管制产品法规(CPR)提出修正案。该提案将使加拿大工作场所的化学品首次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进行分类和标签,实现GHS推行与美国同步。加拿大和美国都计划在2015年6月1日前,工作场所的化学品全面实行,届时,美国/加拿大MSDS将扩展为16项内容。

 危险产品法案(HPA)法规负责管控加拿大危险产品销售和进口时的标签和MSDS的使用;管制产品法规(CPR)规定了分类标准,标签和安全数据表元素。该法案的修正,将授权加拿大卫生部全面实施GHS,并同时促进联邦、州、地区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案的变更。联邦法的更新同样也需要其他联邦法案的配合修改,如危险材料信息审查法案,工作场所危险材料信息法(WHMIS)。

 加拿大现行要求MSDS内容为以下9项,推行GHS(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MSDS内容将包含GHS法规规定的16项。

第一项:产品名称和制造商信息

第二项:危险化学品组分

第三项:物理特性

第四项:消防或燃爆数据

第五项:反应活性数据

第六项:毒理学特性

第七项:预防措施

第八项:急救方法

第九项:编制信息

日本法规

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

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是日本唯一导入GHS的法规,并于2010年上追加了MSDS和分类标签有关规定,以规范日本国内MSDS编写及内容要求。

毒物及剧物取缔法

对日本关于MSDS中物质归类做出规定

化学物質排出把握管理促進法

英文简称PRTR法,是日本针对化学品MSDS的编写及使用所出台的法律条文。为日本化学品提供了MSDS与安全标签要求与依据。

消防法

化学物质审查规制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质污染防治法

GHS格式MSDS、CLP格式MSDS、OSHA格式MSDS一站式快速办理。

迈科检测专业提供各类权威专业MSDS/SDS报告快速办理,主要提供符合国际市场的GHS版本MSDS报告、符合欧洲市场的CLP格式MSDS报告、符合国内市场的GB格式的MSDS报告、符合美国市场的OSHA和ANSI格式的MSDS报告,助力您的产品快速进入目标市场

最后修改于 星期六, 02 7月 2016 09:14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19

混合物MSDS制作要点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混合物MSDS编制要点解析

成分/组成信息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MSDS所述化学品的“成分/组成信息”中应该标明该化学品是单一物质还是混合物。单一物质应给出其化学品名称对应的CAS号码和通用名称。混合物应给出危害性组分CAS号码及其比例或比例范围。无论是物质还是混合物,如果其中包含有害性组分,必须标明的有害成分的含量,和相关危害说明。

危险化学品需要出口到其他国家时,则必须遵守相关国家的规定。

以下为美国和加拿大相关规定,可供编写MSDS时参考。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颁布的危险性信息传递标准中规定,如果混合物产品中某一组分已经被确认具有健康危害性,且其在产品中的浓度在1%以上(对于致癌物在0.1%以上),则必须标明其OSHA容许的接触限值或ACGIH阈限值等有害信息。

加拿大危险产品法第13条规定,下列种类的组分必须在MSDS上说明:

1.其本身是受HPA法控制的危险化学品;

2.出现在需泄露组分名单(IDL)上,且其浓度在规定的浓度以上;

3.供应商已经有理由认为可能对工人是有害的;

4.缺少毒理学数据的组分。

危险性质和安全数据信息

混合物的MSDS应当说明混合物中各种组分的危险性质和安全数据。混合物的情况一般可分成两种。

1.化学物质A与化学物质B反应生成新化学物质C,但是反应后尚有少量未反应的化学物质A残留在反应产物C中,因此,新物质D是物质C和物质A的混合物。在这种情况下,编制MSDS是,应当以新物质C为基础编写MSDS。按照国外的惯例(如美国),如果残留物质A是具有健康危害的组分,且其在产品中的浓度在1%以上(对致癌物在0.1%以上),则必须标明其相关健康危害、毒理数据以及OSHA容许的接触限值或ACGIH阈限值等信息。

2.如果A物质、B物质、C物质相互混合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混合物D,那么可以假定混合物D具有每个单独组分同样性质和危险性。在编制该混合物MSDS时,如果不能提供经测试的该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健康、毒理数据,则要分别提供混合物中个组分物质的健康危害、毒性和理化性质等数据。

贸易过程中需要的MSDS在书写语言、执行标准、更新日期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建议由专业机构制作MSDS

最后修改于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5:50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18

内销化学品需要MSDS吗?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MSDS,都不太明白MSDS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自己的产品会被客人提出MSDS报告的要求呢,MSDS是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直译为材料安全数据表,通常被理解为材料安全说明书,主要是通过这份文件向货运公司,使用者等接触产品的相关方说明产品有哪些危险或危害,接触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要做好哪些防护等,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货物流通不断加大和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MSDS这样的说明资料已经慢慢的被普遍要求,由于MSDS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现在对MSDS的需要还都主要集中在相关出口产品上。

内销化学品需要MSDS吗?

有些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只是内销,所以不需要编制MSDS,其实不然。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正逐步迈向规范标准化和国际化,目前我国由《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等组成的法规体系,都对MSDS提出了具体要求及规范。

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目前很多国内化工企业都选择被动的办理MSDS报告,再没有被客人或船运货代等提出要求之前一般不会主动办理MSDS报告,其实主动完成相关产品MSDS报告并随产品共同流通使用很有必要。

MSDS 最大的作用是提供有关化学品的危害信息,以保护化学产品的使用者。目前化工业内操作人员绝大多数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防范意识,所以职业病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一直是业内很头疼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这点,并正着手制定有关化学品管理方面的法规,以保护化学品接触操作人员的安全,我们也正积极参与此事。现在很多正规的厂家都有规定要求化学品供应商提供MSDS,并且会定期给员工培训MSDS的相关内容,在厂内张贴MSDS内容,以便于操作工人正确操作及危害预防。

所以,现在即便是内销或没有人提出MSDS报告要求的时候,主动办理MSDS并提供给购买方很有必要,此外随着化学品安全规范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内很多采购方也会要求提供MSDS报告,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内销产品也需要MSDS报告。

最后修改于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5:48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0:18

MSDS与ICSC

作者
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

1.MSDS与ICSC简介

MSDS即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材料安全数据表),中文名为化学品安全说明书。美国、加拿大、澳洲及亚洲多国一般称MSDS,而欧洲及ISO称为SDS(Safety Data sheet,安全数据表)。是贸易过程中,化学品生产商或销售商向客户提供的一份详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说明文件,以帮助该物质或混合物的使用者更好的控制风险。

ICSC即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国际化学品安全卡),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合作机构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PCS)与欧洲联盟委员会(EU)合作编辑的一套具有国际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片。卡片扼要介绍了2000多种常用危险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接触可能造成的人体危害和中毒症状、如何预防中毒和爆炸、急救/消防、泄漏处置措施、储存、包装与标志及环境数据等数据,供在工厂、农业、建筑和其他作业场所工作的各类人员和雇主使用。

2.MSDS与ICSC的相似点

MSDS与ICSC都概况了物质的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接触可能造成的人体危害和中毒症状、如何预防中毒和爆炸、急救/消防、泄漏处置措施、储存、包装与标志及环境数据等数据。内容均符合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场所化学品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170号)及其建议书(第174号)规定的要求。

MSDS以及ICSC均具有数据权威、文字简练、易懂易记、实用性强的特点,是进行化学品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职业病预防、毒物安全登记的必备工具书和指南。可供任何生产、加工或作为原材料使用有毒化学品的公司和单位的经理、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以及涉及化学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查阅使用,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3.MSDS与ICSC的区别

ICSC 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合作机构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PCS)与欧洲联盟委员会(EU)合作编辑的一套文件,具有国际权威性和指导性,但并不是法律要求必备的文件,而是一个国际共认的对化学品的认知。而MSDS是化学品贸易时进口国要求的必要文件,不仅如此,业内人士都很明白,不同厂家生产的同样化学产品,差别很大,所以以很有必要针对每个具体生产企业的产品制定 MSDS。

MSDS在供的一份详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的前提下,还特别的加上了符合当前国家或者地球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这部分在ICSC中并无体现。

ICSC是供在工厂、农业、建筑和其他作业场所车间一级工作的工人和雇主使用的,而 MSDS 是跟随具体产品流通的,可以说从生产厂家经过运输一直到下游使用者的手中。在国外,MSDS是紧密跟随产品的,如果化学产品没有配备 MSDS ,接受人员有权拒绝接收。

最后修改于 星期五, 01 7月 2016 15:47
第1149页 共1204页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迈科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