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电子产品需做的常见8种检测认证,简单介绍一些电子产品行业里最常见的8种安全认证。
1、CCC认证—中国强制认证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于2002年5月1日起实施,认证标志的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英文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的缩写“CCC”)。对列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 凡列入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指定机构认证的,未按规定标贴认证标志,一律不得出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
2、CQC认证—CQC机构名称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中国强制认证CCC认证由其承担。获得CQC产品认证证书,加贴CQC产品认证标志,就意味着该产品被国家级认证机构认证为安全的、符合国家响应的质量标准。
3、CE认证–欧洲安全合格标志 CE标志的使用现在越来越多,加贴CE标志的商品表示其符合安全、卫生、环保和消费者保护等一系列欧洲指令所要表达的要求。CE代表欧洲统一(CONFORMITE EUROPEENNE)。CE只限于产品不危及人类、动物和货品的安全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而不是一般质量要求,一般指令要求是标准的任务。 产品符合相关指令有关主要要求,就能加附CE标志,而不按有关标准对一般质量的规定裁定能否使用CE标志。因此准确的含义是:CE 标志是安全合格标志而非质量合格标志。
4、FCC认证–美国 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由于FCC制定了不少涉及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和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等一系列产品质量和性能标准,并且这些标准已经广泛使用并得到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技术监督部门或类似机构的认可。因此在各个厂家生产的电子产品技术手册中经常印有由FCC所签发的符合某项标准的认证书,或者声明符合FCC的某项标准。应用于电脑器件的FCC认证主要都是关于产品电磁兼容和辐射限制等标准的。
5、UL认证–美国 UL是英文保险商试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的简写,UL始建于1894年。UL安全试验所是美国最有权威的,也是界上从事安全试验和鉴定的较大的民间机构。它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的、为公共安全做试验的专业机构。 它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研究确定各种材料、装置、产品、设备、建筑等对生命、财产有无危害和危害的程度;确定、编写、发行相应的标准和有助于减少及防止造成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资料,同时开展实情调研业务。
6、ROHS认证—RoHS是《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的英文缩写。目前主要针对电子电气产品中的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六种有害物质进行限制。以后也将对更多的有害物质进行限制。
7、GS认证—德国 GS认证以德国产品安全法(SGS)为依据,按照欧盟统一标准EN或德国工业标准DIN进行检测的一种自愿性认证,是欧洲市场公认的德国安全认证标志。GS标志表示该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已经通过公信力的独立机构的测试。和CE不同的是,GS标志并没有法律强制要求,但由于其安全意识已深入普通消费者,一个有GS标志的电器在市场可能会较一般产品有更大的竞争力。
8、EMC认证–欧洲强制性电磁兼容标志,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指令要求所有销往欧洲的电器产品基本体所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得超过一定的标准,以免影响其它产品的正常运作,同时电气产品本身亦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EMS),以便在一般电磁环境下能正常使用。 该指令已于199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强制执行。它以各类电子产品为主,是所有销往欧洲市场的电器产品的通行证,亦将在我国强制推行,对于产品占据国际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页:细谈CE认证和GS认证存在的区别
下一页:认证定义简介及分类分析
认证,是一种信用保证形式。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定义,是指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证明一个组织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技术规范(TS)或其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中国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认证行业定义及分类分析内容如下。
认证定义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认证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此处的认证包括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两大类,体系认证一般的企业都可以做,也是一个让客户对自己的企业或公司放心的认证,比如说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一般价格以企业或公司人数的多少来决定;产品认证相对来说比较广泛,各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和不同的产品认证价格都不一样,当然他们的用途也不一样,比如说CCC国家强制性认证和CE欧盟安全认证。另外,同一类产品做不同的产品认证价格也不相同,比如说空调,如果出口的话就要做国外的相关产品认证。
认证分类
认证按强制程度分为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两种,按认证对象分为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
包括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和官方认证。CCC认证是中国国家强制要求的对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产品实行的一种认证制度,无论国内生产还是国外进口,凡列入CCC目录内且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均需获得CCC认证,除特殊用途的产品外(符合免于CCC认证的产品)。CCC认证是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实施的产品认证。官方认证即市场准入性的行政许可,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列入行政许可目录的项目所实施的许可管理,凡是需经官方认证的项目,必须获得行政许可方可准予生产、经营、仓储或销售。行政许可针对的是产品,但考核的是管理体系。行政许可包括内销产品(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和国外进口国内销售)和外销产品(国内生产出口产品)。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均属于官方认证。
自愿性认证
是组织根据组织本身或其顾客、相关方的要求自愿申请的认证。自愿性认证多是管理体系认证,也包括企业对未列入CCC认证目录的产品所申请的认证。推荐阅读>>>CCC认证费用和CCC认证周期
上一页:8种电子产品常见的检测认证
下一页:锂电池un38.3测试流程和范围
2003年2月,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以2002/95/EC号文正式公布:要求从2006年7月1日起进入欧盟的电气电子产品都应符合欧盟有毒有害物质禁用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简称RoHS),目前主要针对电子电气产品中的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六种有害物质进行限制,禁止含有有害重金属及以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作阻燃剂的电子电气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首先让我们从铅看起:
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是目前电子产品焊料中的主要成分。铅的使用已十分广泛和普遍,在电气和电子工业中的应用已有50年,目前所有未使用无铅工艺的电路板焊点中都含有铅。
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它可以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及直接损伤周围神经,造成头昏、头痛、无力、肌肉关节酸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肢端麻木、感觉迟钝,伸肌无力,握力减退甚至重者瘫痪。如果影响到脑部,则会出现表情淡漠、精神异常、运动失调;重者昏迷、惊厥、呕吐、呈癫痫样发作,出现脑损害综合症。
此外,铅还会造成毛细血管损害及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肾脏的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损害肾功能,引发低血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
接下来说说汞:
汞俗称为水银,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汞在电子产品中的用途主要用于是各种光源产品。
汞对人身体的危害也是很大,少量吸入金属汞蒸气,会出现轻度头昏头痛、健忘、多梦等一般性神经衰弱,部分人还会有心悸、多汗等神经系统紊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三大典型表现:易兴奋症、意向性震颤、口腔炎。
易兴奋症是慢性汞中毒的精神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如失眠或嗜睡、多恶梦、性情抑郁孤僻而又急躁,易紧张激动与发怒而自己不能控制,对过去爱好的事物失去兴趣,多疑,不能合群而喜清静独居,但又胆怯怕羞怕见人,好哭好笑,等等。总之,性格与情绪都发生明显改变。
意向性震颤是指手指、舌尖、眼睑明显震颤,而以手指及手部震颤最为突出。重病者讲话也不灵活,急于讲话时舌头不听使唤而呈口吃状,语音不清。口腔炎的早期的症状是口中金属味与唾液增多,病情严重及病程长者牙齿松动并易脱落。
除此之外,汞中毒还会造成肾脏损害生殖功能异常汞毒性皮炎、汞毒性免疫功能障碍等疾病。由于汞容易挥发,所以比铅更加令人防不胜防。
最后我们来说说镉:
镉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没有铅和汞那样广泛,它用于一些电镀产品和电池中。
它主要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体现在对肾脏的损害,它会成肾结石及骨质疏松。而且,镉中毒的潜伏期很长,临床的证据显示,镉造成的肾病变约在暴露十年左右发生。由于镉对肾脏的损害会造成钙和磷酸的流失,并抑制维生素D生成,造成骨质疏松及软化。所以镉中毒的很容易出现压力性骨折,日本曾发生过骇人听闻的“骨痛病”就是镉中毒的结果。
此外,镉还对呼吸系统有害,急性中毒会引起化学性肺炎和熏烟热,不管急性或慢性的呼吸系统毒性目前都少见。镉中毒最可怕的地方于它的潜伏期,中毒者一旦病发就没有特效疗法治疗,病痛甚至将影响中毒者终生。
以上就是铅Pb、镉Cd、汞Hg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对社会和环境的危害。产品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不超标、不过量使用,既可以维护健康的同时也保卫了环境的健康,所说rohs认证对电子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国已经累计颁发各种有效认证证书共147.9万张、认可证书共7592张、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共3.96万张,认证认可证书数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在2001年认监委成立之初,提出了我国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目前,当下已经基本完成“三步走”的第二步,成为认证认可大国,奠定了迈向认证认可强国行列的扎实而稳定的基础。为实现建设认证认可强国的伟大长远目标,要坚持创新发展。《质检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认证认可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规划的实施将成为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新能源、新动力。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于认证认可技术发展将会是颠覆性的影响,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决定了认证认可技术要向全样本、系统性、定量化方向发展,而且为之提供了变革的工具、实现的途径。《规划》的实施,将提升认证认可的供给质量,进一步加强认证认可制度供给和制度保障能力,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变化为认证认可科技创新提出新挑战,为构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规划》制定的认证认可技术发展目标是智能制造、低碳、信息安全等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取得突破,“互联网+”环境下基础通用认证认可技术体系基本构建,突破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方案。为此,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分析研究国际认证认可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国际认可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认证认可新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合格评定标准制修订。针对科研实验室认可、智能制造、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等热点领域建立6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建立以我国为主导的认证技术标准和制度,为建立中国主导的认证认可区域组织提供支撑。
认证认可科技创新重心要从传统的产品认证、体系认证、服务认证向系统认证拓展,从局部的产品质量领域向“大质量”领域拓展,从单一的合格评定服务向复合型的合格评定服务拓展。认证认可科技创新要精准发力,通过与支撑对象、服务对象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等组织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全要素生产率,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高效的政策工具,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经过多年发展,认证认可科技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为认证认可事业发展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建设认证认可强国,是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的必然要求,必须放在国家大战略中去谋划和推进。认证认可科技创新工作在“十三五”期间要紧紧围绕认证认可强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下一页:四步教你看懂电商平台产品质检报告
经常网购的朋友会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商都会在产品页面上会附上一张产品质量报告证书。不少消费者会通过电话咨询和网上查找的方式来鉴别证书的真假,还有把部分消费者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渠道来鉴别。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四个步骤来鉴别电商质检报告证书的合法性和如何看懂电商质检报告。
看质检报告的四项步骤如下:
一、要看报告上是否有“CMA”的标志,有“CMA”标志(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所有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检测机构的能力及可靠性进行全面的认证及评价)的检验报告才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才具有法律效力。
二、观察质检报告上被检样品的名称、颜色、式样是否和要购买的产品符合。”
三、看标准,质检报告上每个检测项目后都会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或者测试方法的代号,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阅这些标准或方法的内容,看是否适用于你所要购买的产品。
四、看结果,检测报告上有标准值和实测值。标准值就是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要求,通常是一个范围,实测值就是实验室对该样品测出的结果。消费者要看检测报告上的实测值是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只有在范围内的才是合格的产品。
我们也可以通过国家检测机构和第三方质检报告机构进行咨询。